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网站无障碍
  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动态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老龄 | 产业前沿 | 老年用品 | 老年文化 | 金融服务 | 人才培训
    会员中心 | 地方动态 | 热点专题 | 老龄新闻 | 专家视野 | 产业研究 | 宜居养生 | 老年旅游 | 科技养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 --> 热点专题 --> 阅读

戳破老年人保健品消费陷阱

 来源:人民法院报 发布日期:2019-09-04


  保健品销售人员郭某让身患多种疾病的王阿姨在一天内服用3000毫升保健品,在连续大量服用三天后,老人在凌晨起夜时突然晕倒,在急救医生赶到家中时,老人已经猝死。近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一审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郭某有期徒刑二年。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掉进保健品消费陷阱事件频发。一些老年人由于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缺乏相关的保健品知识,加之,平时子女不在身边,存有较强的孤独感和寂寞感,缺少亲情关爱,因而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有的老年人对这些所谓的保健品深信不疑,不但舍得花大钱去大批量地购买,而且有病不去医院医治,反而把这些保健品当药吃。

  预防老年人落入保健品消费陷阱,笔者以为,一方面,子女关爱很重要。作为子女,平时不妨多抽点时间常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或经常打打电话,让老人无时无刻地感受到子女所给予的关爱、亲情和温暖。另一方面,要给老人补补健康保健知识。子女可以下载一些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相关保健知识资料,经常读给家中的老人听听,提高老年人辨别真假的能力,从而避免被不法分子“忽悠”而上当受骗。老人一旦身体有病,应去正规医院医治,切忌轻信保健品。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老年人保健品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借保健品之名行诈骗之时的违法犯罪行为。此外,应通过媒体报纸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及典型案件的宣传与报道,谨防老年人再入保健品消费骗局。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等举办银发经济主题座谈…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探索老龄服务创新模式,推动银发经济高…
 【获奖名单公布】2024年度首届居家适…
 “魅力科技·品质银铃·幸福中国” 20…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 第一…
 
 
 应对老龄化:经合组织建议各国调整退休年…
 从延迟退休到提供培训 应对老龄化趋势各…
 疫情下的英国养老院:每周亏损1万英镑,…
 乌拉圭新冠肺炎病例超过600例 政府将…
 英媒:英国养老院护工迫切期待接受新冠测…
 健康老龄化已成为欧洲研究的重点之一
 除了老龄化,还有这点导致意大利新冠肺炎…
 英养老院征集志愿者陪老人网聊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 老年人…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老龄协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龄产业标准信息网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协会简介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10-
ICP备案号码: 津B2-20070187 天津盛世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报警报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