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网站无障碍
  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动态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老龄 | 产业前沿 | 老年用品 | 老年文化 | 金融服务 | 人才培训
    会员中心 | 地方动态 | 热点专题 | 老龄新闻 | 专家视野 | 产业研究 | 宜居养生 | 老年旅游 | 科技养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 --> 热点专题 --> 阅读

允许境外投资、便利长三角异地养老,这个文件将改变500万上海老人

 来源:界面新闻 发布日期:2019-06-04


日前,上海市政府正式印发《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在提升养老服务市场活力上,《方案》将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外资等各类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推动长三角养老服务区域合作。

5月31日下午,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表示,目前上海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正朝着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目标迈进。而《方案》是上海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养老服务发展的指引,提出了6个提升计划和26项主要任务,全面推动养老服务深化发展。

截至2018年底,本市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03.2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34.4%;80岁及以上户籍高龄老年人口81.67万,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6.2%。

2018年底,上海市建成712家养老机构、14.4万张床位;已建成180家集日托、全托、助餐、辅具推广、医养结合、养老顾问等功能于一体的“枢纽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今年底将实现全市215个街镇全覆盖。

上海发展各类功能性设施,建成以短期住养照料为主的长者照护之家155家,实现了城镇化地区街镇全覆盖;建成提供白天照料的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641家,服务2.5万人;建成社区老年人助餐场所815个,日均供餐8万多客。

在提升家庭自主照料能力方面,上海推出各类非正式照料服务项目,包括“适老性改造”,每年帮助1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改善居室环境;“老伙伴计划”,每年由4万名低龄老年人为20万名高龄独居老年人提供日常关爱服务;“老吾老计划”,为家庭护老者提供技能培训;开播“银龄宝典”电视节目,传播居家护理知识;建设农村宅基“睦邻点”,由邻近居住的农村老年人结伴互助养老。

朱勤皓指出,《方案》的亮点之一是养老设施主要指标数量“倍增”。到2022年,上海市养老服务领域重要的指标数量有新突破,比如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分中心)在街镇全覆盖的基础上数量要实现“翻番”,不少于400家;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总量实现“翻番”,达到1600家;到2022年,养老机构床位数在确保不低于全市户籍老年人口3%,即17.5万张的基础上,护理型床位数要达到总床位的60%。

《方案》提出了养老服务功能提升计划,将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

据上海市民政局介绍,今年上海市出台了“在养老服务中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工作”的文件,构建分层分类的老年认知障碍干预和照护体系,并启动首批20个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营造关爱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社会环境。上海市连续两年将改建1000张认知症老人照护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到2022年,标准化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数达到8000张。

《方案》提出养老服务行业质量提升计划,主要包括4项任务,即建立养老服务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健全养老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机制,推进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强化养老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本计划侧重完善以信用为核心、质量为保障、放权与监管并重的服务管理体系。

朱勤皓表示,去年上海市出台了养老机构失信信息归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接下来的重点是要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也就是说要建立“红名单”和“黑名单”制度,要将信用信息作为各项支持政策的重要衡量因素,特别是对“黑名单”中的失信主体,要加大惩戒,用信用约束行为。

《方案》也提出了养老服务市场活力提升计划,主要包括5项任务,即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各类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推动长三角养老服务区域合作。本计划侧重健全市场机制,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未来几年,上海公办养老机构定位更清晰。

《方案》要求,在守住底线(即保基本)的基础上,向外部释放空间,大力推进公建民营,明确了“今后新增的政府投资养老服务设施原则上均采取委托社会力量运营的模式”;同时,着力推动形成价格传导机制,要“以养老机构实际成本为基础,统筹考虑政府投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供求关系和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和调整养老服务收费”。

《方案》对公平的养老服务市场环境要求更为明确,要求“集中清理废除在养老服务机构公建民营、养老设施招投标、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中涉及排斥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参与竞争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强调保障企业登记的自主权,“对已经在其他地方取得营业执照的企业,不得要求其在本地开展经营活动时必须设立子公司”。

在境外投资方面,允许举办营利性养老机构等,在多个方面享受境内资本同等待遇;同时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包括鼓励物业公司、物流企业、商贸企业等面向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养老服务领域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方案》指出,重点是要做好四地在服务标准、规范方面的互通互认,建立养老服务优质诚信品牌互认和推介机制,建立养老机构行政处罚和失信行为的定期通报机制,并且支持开展养老服务领域民间合作,为老年人异地养老提供便利。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等举办银发经济主题座谈…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探索老龄服务创新模式,推动银发经济高…
 【获奖名单公布】2024年度首届居家适…
 “魅力科技·品质银铃·幸福中国” 20…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 第一…
 
 
 应对老龄化:经合组织建议各国调整退休年…
 从延迟退休到提供培训 应对老龄化趋势各…
 疫情下的英国养老院:每周亏损1万英镑,…
 乌拉圭新冠肺炎病例超过600例 政府将…
 英媒:英国养老院护工迫切期待接受新冠测…
 健康老龄化已成为欧洲研究的重点之一
 除了老龄化,还有这点导致意大利新冠肺炎…
 英养老院征集志愿者陪老人网聊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 老年人…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老龄协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龄产业标准信息网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协会简介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10-
ICP备案号码: 津B2-20070187 天津盛世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报警报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