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网站无障碍
  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动态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老龄 | 产业前沿 | 老年用品 | 老年文化 | 金融服务 | 人才培训
    会员中心 | 地方动态 | 热点专题 | 老龄新闻 | 专家视野 | 产业研究 | 宜居养生 | 老年旅游 | 科技养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 --> 热点专题 --> 阅读

养老机构扩大社会资本进入:让老年人住得上住得好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日期:2019-04-23



   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一老一小”的民生问题,是老百姓心之所系,也是我国推动消费的稳定增长点之一。目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养老服务的诸多“痛点”与“堵点”愈发凸显,百姓的养老服务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共提出28条具体举措,以期健全市场机制,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求解供需不均现状

   数据显示,到2018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相较而言,我国养老服务机构与设施共16.38万个,床位总数仅有746.3万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今后3到5年,国家将通过城企联动等方式,使普惠性养老床位增加100万张以上。

   住不上、住不起、住不好——探索解决养老服务机构的三大难题,成为此次《意见》的重点所在。对此,《意见》从提供基本服务、满足多元需求、提升支付能力、支持社会参与、保护合法权益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举措。

   如何解决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问题?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表示,在供给侧,针对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要充分发挥公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兜底保障作用;对普通工薪阶层的养老需求,开展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在需求侧,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推动形成符合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鼓励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等方式。

   针对住不好的问题,有关部门将研究制定确保养老机构基本服务质量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行养老服务等级评价与认证制度,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分区分级规划建设标准。

   扩大社会资本进入

   2018年,我国提出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后,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养老服务业成为相关政策要点。

   专家指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了养老服务机构开办便利性,带动更多外资、民资机构进入养老服务业,促进了养老服务质量全面提升。但与此同时,在体制机制上仍存在准入审批、融资贷款、监督监管等问题。

   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表示,针对养老服务举办主体普遍反映的问题,《意见》从扩大社会资本投资的角度进行了回应。在准入方面,放宽行业准入门槛,明确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在融资渠道方面,扩大行业投融资渠道,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到2022年要将不低于55%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扩大养老专项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商业保险机构举办养老服务机构。

   对于养老服务行业统筹不够、质量不高、监管薄弱等问题,《意见》提出,将养老服务政策落实情况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范围、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行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等级评定与认证制度等举措。

   加速医养结合步伐

   在养老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医养结合正在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相继探索将符合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转型为养老机构。对此,《意见》同样明确, 要促进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发挥互补优势,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办理。

   针对部分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缺乏提供养老服务能力与动力的问题,《意见》提出,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建立村医参与健康养老服务激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支持家庭医生出诊为老年人服务,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对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浦劬教授认为,推进医养结合要避免多方博弈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应当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责任共担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和跨部门协同机制,促进多方面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的共享、整合。

   破解人才短缺问题

   数据显示,按国际上1∶3的照护比例,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实际需求接近上千万人。但截至2017年底,我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证者仅30万人。尽管民政部门已取消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以开放相关培训市场、扩大人员规模,但养老护理队伍的人数和专业技能都远远落后于现实需求。

   即便如此,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养老护理员大多在专业的养老机构工作,并没有进入社区。养老服务人才的稀缺,已严重影响到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满足。

   为解决养老服务人才问题,《意见》针对性地列出了3项举措,包括建立完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教育培训制度、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吸纳就业、建立养老服务褒扬机制。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表示,将采取系列措施破解养老服务人才短缺问题,包括把养老服务、养老护理相关的人才培养作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内容;加大养老服务方面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落实力度;促进提高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等。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等举办银发经济主题座谈…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探索老龄服务创新模式,推动银发经济高…
 【获奖名单公布】2024年度首届居家适…
 “魅力科技·品质银铃·幸福中国” 20…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 第一…
 
 
 应对老龄化:经合组织建议各国调整退休年…
 从延迟退休到提供培训 应对老龄化趋势各…
 疫情下的英国养老院:每周亏损1万英镑,…
 乌拉圭新冠肺炎病例超过600例 政府将…
 英媒:英国养老院护工迫切期待接受新冠测…
 健康老龄化已成为欧洲研究的重点之一
 除了老龄化,还有这点导致意大利新冠肺炎…
 英养老院征集志愿者陪老人网聊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 老年人…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老龄协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龄产业标准信息网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协会简介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10-
ICP备案号码: 津B2-20070187 天津盛世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报警报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