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市场也在“消费升级”
来源:江苏商报 发布日期:2018-08-25
品牌一味迎合年轻人消费行为的当下,老龄消费品市场成了一片被忽视的“富矿”。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41
亿人,一些企业已经看到老龄消费品市场的无限商机,他们从产品、门店、线上娱乐等多方面切入,试图在这片细分领域抢占先机
老龄消费在升级。
以老年人为主要消费人群,以满足其特殊的身体、心理特点而产生的物品,都被纳入老龄消费品的范畴。而中国人口趋于老龄化的特点,也意味着老龄消费品市场将不断扩大。
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41亿人。相较于对年轻消费者如火如荼的争夺,老龄消费群体受到“冷落”。但这个上万亿元规模的市场,已然在逐渐“苏醒”。
明确的产品定位、多样的销售渠道还有恰当的品牌传播,将成为企业掘金老龄消费品市场的必由之路。
老年人迫切需要“私人定制”
没有一个市场比老龄消费品市场更需要细分。
长期以来,“重储蓄,轻消费”是中国大多数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所以很多老龄消费产品,上市之后无人问津,导致老龄消费品产品研发动力不足。在大部分消费者眼中,老龄消费品就是保健品与衣服、鞋子等产品,殊不知在中国老龄消费市场,实际上比较缺乏针对老年人的病理特点、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日常生活用品。
“老年人不需要”和“老年人需要的产品市场上没有”成了两个“伪命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老年人的信息获取愈发便捷,购买欲望有较大提升,老龄消费者对个性化、品质化、多元化的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
宁波的创业者郑元杰研发的“VV-BOX智能药盒”就是一款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智能语音药盒。对于一般的智能药盒而言,能够设定多次服药时间,到了每个设定的时间都会发出提醒的声音提醒吃药。但相较于市面上的其他产品,VV-BOX除了定时提醒功能之外,还增加“模糊提醒”功能,将自动生成提醒时间区间,配合红外感应装置,在感知到人体活动时播放提醒信息。比如设置好8点钟要服用钙片2颗,当父母7点45分经过“小盒”时,它的红外感应识别到有人经过,就会及时发送用药提醒。这样的做法,是为了避免出现老年人忘记将药盒带在身上的情况。VV-BOX 虽然只是将产品做了小改动,但与大众版本有所区别,变得更适合老年人使用。
长虹与康壹也共同合作,推出了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孝芯”系列智能电视。与市面上的电视相比,“孝芯”系列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它支持手机和电视互动,可以视频通话,无论老人的子女身在何处,都可以将手机中的照片分享到电视上,让家中的老人知道孩子的近况,老人在电视上接收孩子们传输的图片,同步感受家人的喜怒哀乐,让居家养老的父母不再感到孤单。”此外,这款电视的遥控器按键设计比普通的遥控器简洁,更特别的是有“一键呼救”功能,老人只要按键,子女就能收到求救短信,从而采取紧急措施。
这样的设计,让电视除了娱乐功能之外,也成为老人与子女联系的纽带,一键操作,很好地解决了老年人实际使用的问题。
可以粘贴的拐杖,还有专门放置假牙的收纳盒等产品的出现,都表明只有不断开发符合老年人使用特点的专属消费产品,才能解决老龄消费品市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
所以企业进行产品设计,要根据老龄消费群体的特殊性,区别于大众标准版本,强调细分,增加产品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老人专卖店、健身馆开始生根发芽
老龄消费品的采买一直是个困扰老年人及其子女的问题。一是商场、超市没有老年人专卖店,二是线上购买无法直接体验,商品品质没有保证。
以前老年人是不愿买、不想买;而现在是有钱买,可是却不知道去哪儿买。但也有一些企业已经看到老龄消费品市场的可能,并开始探索专卖店模式。
2016年,北京市老年用品展示中心开业;2017年,居然之家在线下开设了专门的老年体验中心,老年人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产品都能在这里买到; 而高级的老年护理类产品,则可租赁使用,上万元的老年电动护理床,只需月付几百元就可以带回家。
这是老龄消费品线下售卖的一种尝试。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专属产品的体验购买地点,更是解决了老年护理类产品在使用上存在的低频高价问题,增加了老年用品专卖店的盈利可能。
除了老年专卖店,针对老年人的健身馆也在中国生根发芽。
来自日本的连锁健身房Curves 目前已经在中国有7家门店,它将目标客群锁定在中老年女性,从店面设计到结构上都充分为这一群体着想。店里的工作人员都是女性,这样来这里健身的女性就不会在意男性眼光;此外,考虑到中老年女性最不想看到自己身上的赘肉,店里因此也没有安置很多健身房都有的全身镜。
在锻炼项目上,Curves特意设立了一套叫做“环形30分钟”的健身项目,它由12台器械组成,而这些机器针对女性不同部位进行设计,机器与机器之间放一个缓和心跳的恢复踏板。用“环形30分钟”项目健身后,仅仅30分钟就可以消耗500卡路里。这种项目使用的器材可以自动调节耐重刺激,使得中老年、女性在运动过程中不用担心受伤,安全放心。
众所周知,中老年人最多的就是时间,在他们生活里,需要的是陪伴。鉴于此,Curves会不定时为各位会员举办各种的活动,比如说健康食谱、时尚美妆、短途旅行等等的活动节目。而在这这些活动中,会员可以免费带上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参加。得益于这一系列举措,Curves在全球的会员突破了80万人,2016年净收入高达13亿人民币。
在线上,基于社交的购物模式,也开始影响老龄消费品的买卖。
《2017微信数据报告》显示,微信端月活跃老年用户约5000万。中老年人多数消费是在“朋友圈”和家庭圈的带动下开始尝试。
比如糖豆广场舞App,通过上传广场舞短视频,完成“朋友圈”的建设,并同时线上团购售卖舞衣舞鞋等产品;下厨房App,老年人在上面可以找到老年护理食谱,还可以在线上购买适合老人的食材,最终的成品也可通过平台分享。
这些线上自带社交属性的平台,将老年人的“交友”与“卖货”场景结合,丰富了老年人的网络生活,也为老龄消费品的销售增添了新的可能。
基于信任,以自然分享为基础的社交购物模式,正在成为老龄产品线上销售的新渠道。日益增长的老龄消费需求以及不断扩大的老龄消费品市场,都在倒逼老龄产品销售渠道的增加。
保持不年轻成推广妙招
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如果能将“交换”与“交易”,提升到“互动”与“共鸣”,那么这将是产品获取消费者认可的最佳方式。
老龄消费品市场,产品能够获取老年人情感上的认可,就已经接近成功。
在北京二环崇文门商圈,有一家专为中老年人设计的大方百货商店。店内不支持现金以外的任何支付方式,柜台上算盘声噼里啪啦,货品全部摆放在柜台后,需要什么都要由售货员来拿,平均年龄55岁的售货员,一水儿的北京大妈标志性卷发,买个秋裤绒裤都能跟你聊半小时家常。
别看设施老旧,这里的生意却出奇地好。即便在普通工作日的下午两点多,大方百货商店还能迎来一日中的第二次销售小高峰。逼仄的店内一直保持着二三十名顾客的流量,每个售货员都没有闲下来的时间。与大方百货有一路之隔的百货商场新活馆却是门可罗雀。
商店内,能买到灯标洗衣皂、搪瓷脸盆还有经典花床单等老人们熟悉的各式产品,而且价格便宜,物美价廉。口耳相传之下,大方百货商店也成为了老年人心中的“网红”店铺。比起年轻人追求的潮流感与个性,熟悉感与年代感,明显更能引起老龄消费者的共鸣。
对于记忆力不佳的老年人来说,反复强调核心卖点,建立记忆点,会是品牌推广的好招。
例如足力健,强调其“为广场舞而生”,并且通过社区广告,深入目标消费群体的“朋友圈”,最终成为中老年人在广场舞用鞋上的首选。
而拼多多的魔性广告“拼得多,省得多……”通过多次反复,让老年人去了解并且熟悉拼购,完成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不同于大部分品牌和企业想要年轻化的想法,面对老龄消费人群,应该强调建立情感或者记忆上的连接点。比起追新,显然怀旧更能打动老龄消费者的心。
到2020年,中国老龄消费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3万亿元。市场上的老龄用品有2000多种,而日本则超过4万种,相比之下,可以看到我国老龄消费市场还存在很多的机会。老年保健品、康复及护理用品、助行视听用品、老年家居用品这四大类老龄消费产品,将是未来5年内最刚性需求的产品,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
这片曾经被忽视的肥沃草原,随着采买渠道的增加,产品的不断细分与丰富,正在积蓄力量,随时等待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