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老龄办:从五方面入手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化
来源:经济参考网 发布日期:2018-03-06
记者在日前举行的全国老龄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为了增强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全国老龄办、中组部、中宣部等14个部门决定联合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我国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7年的18年间,老年人口净增1.1亿,去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表示,西方国家都是在经济发达以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我国则是在经济尚未发达时,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具有“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特点。“人口众多、结构老化”将是未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基础,是我们新的基本国情。
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表示,面对老龄化进程,中国已经制定了符合中国特色基本国情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方针。应对快速老龄化社会的本质问题是做蛋糕,保持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应对老年人问题则是分蛋糕,是项重大民生问题,需要保证公平与效率。
吴玉韶介绍,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主要有五项内容。一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教育,全面阐释和深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等,引导全社会准确把握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看待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和观念。
二是老龄政策法规教育,重点宣传和解读重要老龄政策法规,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老龄政策法规,加大老龄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推动促进各项政策制度有效衔接。
三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成就教育,积极向国内外宣传我国在老年人社会保障、养老服务业发展、健康老龄化、老年宜居环境、老年维权、老年优待、老年文化教育以及社会参与等诸多方面的积极进展。
四是孝亲敬老文化教育,开展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教育,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
五是积极老龄观教育,倡导全社会树立积极老龄观,积极做好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充分发挥广大老年人的积极作用,对老年人进行自尊、自强教育,引导广大老年人增强自爱意识。通过开展主题宣讲、进行集中宣传、举办文化活动、组织文艺创作、创新教育形式等五项具体措施扎实抓好教育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