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网站无障碍
  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动态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老龄 | 产业前沿 | 老年用品 | 老年文化 | 金融服务 | 人才培训
    会员中心 | 地方动态 | 热点专题 | 老龄新闻 | 专家视野 | 产业研究 | 宜居养生 | 老年旅游 | 科技养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 --> 热点专题 --> 阅读

共同撑起老年人防诈骗的“保护伞”

 来源:济南日报 发布日期:2016-07-26


  近来,本报刊登连续报道,针对当前最容易导致老年人受骗上当的诈骗行为,结合鲜活的实际案例和专家点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析,刊登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的社会反响。济南市老龄办今年7月份推出《济南市老年人防诈骗手册》,并免费向全市老年人发放,目的也是向老年人普及防骗知识,增强防范意识,保护老年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老龄事业快速发展,老年人在享受到更多的健康养老、便捷服务的同时,也时常受到来自医疗保健、网络电信、投资理财和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诈骗。每一场骗局背后,都有对一个老人、一个家庭、乃至更大范围的伤害和打击。
  记者本人在工作中与很多医疗、保健品商家有交往,应该说大多数的商家会守法经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贸然指责某些行业是害群之马。但市场鱼龙混杂,特别是在面对一些新兴行业和所谓高科技产品时,信息和知识的不对称导致老年人更容易受骗。
  记者的母亲年近8旬,她和我们的很多读者一样热爱健康,喜欢每天从报纸、杂志、电视上获取健康养生知识,对于认为讲的有道理和对症的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会省吃俭用购买,部分产品有效果,但也屡屡被电话推销、赠书邮购、冒牌专家、产品会销等坑骗。记者也经历过不理解母亲为何如此容易偏信,然后找资料证实她的选择是错误的,逐步升级为争吵直至拒绝交流。母亲对此也很有抵触情绪,她认为,凭什么你说的就对?我的钱我不能花?我健健康康多活些年头,对你们是不是更好?最后,事情演变为母亲偷着买,藏着吃,越买品种越多,骗子们更是借机挑拨亲情,花样翻新,组团忽悠。相信很多家庭或多或少都陷入过这种或者其他类似的困扰,当这种个体的困扰成为社会普遍现象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开始剖析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之道。

为什么骗子似乎更懂老年人?
  老年人消费往往是“谨慎+慢热+忠诚”。除了部分良心商家,谁能把这三方面做得面面俱到?答案是——忽悠老年人买假冒伪劣产品的骗子。因为假伪产品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他们把所有心思都花在了挖陷阱上:先用免费、赠礼、“公益”、“权威”等由头吸引老年人参与,或者接受远程(电话)咨询服务;然后连续不断增进感情、洗脑;最后,反复忽悠老年人购买假伪产品。
  中国几亿人口的养老市场,意味着巨大的需求和商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养老产业还没做好准备,没有对老年人群体做细致的分析和调研,没有进行针对性地创新,更没有采取对路的销售方式。老年产品除了质量,核心在服务,做不好这一点,正规厂家是干不过骗子的。

谁在老人被骗的伤口上撒盐?
  生活中,我们往往面对的是些很难界定的骗局,在医疗保健方面尤为突出。家有痴迷购买保健品的老人,子女最困惑的是:那些保健品吹的神乎其神,一看就是骗人的,可老人非说有疗效,一意孤行,一掷千金。
  一旦当某个骗局被权威部门曝光或揭穿,老人意识到被骗了,除了懊悔通常会有抵触情绪,不能客观面对被骗的现实,继而心疼钱财,也更担心来自家庭成员的指责。这个时候,一些子女往往抱怨老人买东西不和自己商量,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分析,认为老人糊涂。老人当家作主操劳一辈子,往往不能轻易地让小辈来说自己“老糊涂”,结果可想而知,钱财的损失加上亲情的隔膜,导致很多看似不该发生的家庭悲剧就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
  很多子女习惯于被父母呵护,很少真正的了解父母的需求,甚至认为“常回家看看”就是经常买些吃的喝的回去。子女尽孝道首先要做到顺,对老人要顺服,然后慢慢引导。老人渴望亲情、害怕孤独,子女要尽量多抽时间陪伴老人,满足老人的情感诉求,学会在他们的唠叨中捕捉老人的关注点和需求,并且积极主动配合老人的消费,对老人的冲动甚至非理性消费要足够的宽容。同时帮助老人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制定养生方案。

老年人防诈骗任重道远
  本报“老年人防诈骗系列报道”刊登以来引发广泛关注,反映出了老年人防诈骗的现实需要和舆论的引领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杂音,有商家来电话说:“你们的报道是在打击保健品行业,我们今后没有办法再订阅、赠送你们的报纸了”。这种心态,要么是心虚,要么是理解上出了问题。我们刊登系列报道揭露丑恶现象,就是要扶正祛邪,正本清源,让更多正规的企业、社会团体等用好的产品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占领更广阔的老年消费市场。
  日前发生在北京的10086短信验证码漏洞导致的网络金融诈骗事件,进一步暴露了很多企业在客户信息和安全技术上把关不严,产品创新不严谨,给骗子留下了巨大的行骗空间。针对骗局的不断升级,我们在期望企业加强自律和增加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盼望着能够得到更加强有力的保障。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党和国家的不断重视、投入下,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正在行动起来,为老年人防诈骗撑起“保护伞”,筑起“防火墙”。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等举办银发经济主题座谈…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探索老龄服务创新模式,推动银发经济高…
 【获奖名单公布】2024年度首届居家适…
 “魅力科技·品质银铃·幸福中国” 20…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 第一…
 
 
 应对老龄化:经合组织建议各国调整退休年…
 从延迟退休到提供培训 应对老龄化趋势各…
 疫情下的英国养老院:每周亏损1万英镑,…
 乌拉圭新冠肺炎病例超过600例 政府将…
 英媒:英国养老院护工迫切期待接受新冠测…
 健康老龄化已成为欧洲研究的重点之一
 除了老龄化,还有这点导致意大利新冠肺炎…
 英养老院征集志愿者陪老人网聊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 老年人…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老龄协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龄产业标准信息网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协会简介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10-
ICP备案号码: 津B2-20070187 天津盛世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报警报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