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网站无障碍
  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动态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老龄 | 产业前沿 | 老年用品 | 老年文化 | 金融服务 | 人才培训
    会员中心 | 地方动态 | 热点专题 | 老龄新闻 | 专家视野 | 产业研究 | 宜居养生 | 老年旅游 | 科技养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 --> 热点专题 --> 阅读

养老院高额押金不能再成监管盲区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日期:2016-06-12


取消对民办养老机构不合理的管制,不等于可以在一些攸关老人权益的问题上当甩手掌柜。

近日怡养爱晚(北京)养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被媒体曝光,卷走千余名老人上亿元养老钱跑路。媒体对北京养老市场展开调查,发现多数民营养老机构会收取高额押金,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但对押金用途的监管至今仍是盲区。

一辈子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被人卷走,千余名老人的遭遇令人扼腕。在期待相关部门尽快破案,为老人们挽回损失的同时,人们也不免疑问,为何民办养老院要向老人收取高额的押金,这种高风险的行为为何长期遭主管部门漠视?

高额押金成为行业潜规则,这反映出民办养老产业的不成熟和急功近利。在国外,民办养老机构大多被认为是个利润微薄但长期回报稳定的行业。但在我国,民营资本逐利养老产业,多为挣快钱而来,能做好长期经营规划的是少数。

为了获取政策优惠,我国绝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都会注册成公益性质的民办非营利组织,不能赢利和分红,其要想从正常收费上赚钱,也很困难。所以这些机构才会想出了收取高额押金的方式,用低成本的高额押金进行各种投资,获取额外收益。但这些投资能否赚钱,或者押金会否被无良之徒卷走,恐怕只有天知道。

很多民办养老机构收取的高额押金,实际上已涉嫌非法集资,也因如此,媒体对这种高额押金的质疑不断。按理说,无论是金融监管还是民政部门,都该有所警惕。遗憾的是,对于民办养老机构中的高额押金潜规则,监管层面罕有动作。

或许有关部门认为,没必要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具体经营方式进行干预,一个要收,一个愿缴,政府没必要来插一杠子。应当说,近年来,政府对于民办养老机构逐渐松绑,管制和干预越来越少,这样的方向并没错。

但取消对民办养老机构不合理的管制,不等于可以在一些攸关老人权益的问题上当甩手掌柜。政府对民办养老机构要有所不为,也要有所为。高额押金的背后,许多可能涉及霸王合同甚至欺诈,每个养老院动辄千万乃至上亿的押金,集合起来是个庞大的资金规模,其中的金融风险自不待言,很可能将那些缴纳押金的老人推向老无所依的境地,所以相关部门没理由熟视无睹。

民办养老机构押金该不该收,怎么收,这些都应有一个规范。比如,如果是涉及老人突发医疗费用,或者防止欠费,这些押金或可收取,但应当有一个清晰的行业标准;再如,交高额押金免费入住或取得养老公寓使用权,这种收费方式对老人而言风险巨大,很容易给金融诈骗以可乘之机,应考虑全面叫停。还有,可约定在第三方银行开立联名账户,对押金部分进行资金监管,以防老人们被坑。

在规范押金的同时,也要正视高额押金背后民办养老机构的赢利冲动。国家通过政策优惠鼓励民办养老机构注册为非营利组织,本意是防止乱收费,保障老人权益,但实际恰恰相反,它反而助长了很多民办养老机构走偏门,变着法儿捞钱。民营资本不是做慈善的,其投资养老产业是为了回报。所以,没必要给其再设各种框框,对营利性养老机构进行政策歧视。让民办养老机构回归市场主体,允许养老院可以用正当收费、优质服务,获取丰厚利润,能让其更良性地发展,也根除高额押金产生的土壤。

归根结底,是时候让对养老院高额押金的监管走出盲区了。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等举办银发经济主题座谈…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探索老龄服务创新模式,推动银发经济高…
 【获奖名单公布】2024年度首届居家适…
 “魅力科技·品质银铃·幸福中国” 20…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 第一…
 
 
 应对老龄化:经合组织建议各国调整退休年…
 从延迟退休到提供培训 应对老龄化趋势各…
 疫情下的英国养老院:每周亏损1万英镑,…
 乌拉圭新冠肺炎病例超过600例 政府将…
 英媒:英国养老院护工迫切期待接受新冠测…
 健康老龄化已成为欧洲研究的重点之一
 除了老龄化,还有这点导致意大利新冠肺炎…
 英养老院征集志愿者陪老人网聊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 老年人…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老龄协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龄产业标准信息网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协会简介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10-
ICP备案号码: 津B2-20070187 天津盛世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报警报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