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网站无障碍
  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动态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老龄 | 产业前沿 | 老年用品 | 老年文化 | 金融服务 | 人才培训
    会员中心 | 地方动态 | 热点专题 | 老龄新闻 | 专家视野 | 产业研究 | 宜居养生 | 老年旅游 | 科技养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 --> 热点专题 --> 阅读

社会参与机制可助老龄事业“转型升级”

 来源:新疆日报 发布日期:2016-06-02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对策举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保证城乡社区老龄工作有人抓、老年人事情有人管、老年人困难有人帮。要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发挥有关社会组织作用,发展为老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据5月30日《新华每日电讯》)

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大背景下,人口老龄化时代来临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历史性课题。据悉,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约占总人口的16.1%。另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是巨大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这在突出强调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客观存在的同时,也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

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尽管各级各地及相关部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做了大量工作,人口老龄工作有着长足性进展,但距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为的目标,仍存不小差距。突出表现在:一些社会成员主动参与养老的意识淡薄、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养老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参与养老的专业人才高度短缺、一些社会成员对老年人物质赡养多而精神赡养少等诸多方面。这就注定了,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危机,是一项纷繁复杂、任务量极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到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重大历史课题中来。而“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发挥有关社会组织作用,发展为老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也是势在必行之举。

应当看到,随着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各类社会组织、爱心志愿人士等成为公共治理和建设的重要力量,这无疑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提供了重要物质支撑。一旦将这股力量引入到养老事业中来,势必会缓解一些专业机构人手不足、力量欠缺的尴尬;而且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也会带动就业及养老产业的发展,为居民增加收入、地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贡献力量。综上所述,将更多社会力量引入到养老事业中来,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只是,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要充分体现公益目的和社会效益。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公众预期。原因很简单,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社会养老不仅会增加养老成本,而且可能会导致一些无序竞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以前,一些地方在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养老的实践中,就出现过因某些社会参与方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侵害老人权益的情况。这在提醒我们,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必须按照一定“规则”进行。

显而易见,保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实现公益目的和社会效益的关键,就是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的体制机制。只有让相关社会力量在“体制机制”内“照章办事”,才能确保既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初衷,又能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才能将好事办好、好事办实。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助老龄事业“转型升级”。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等举办银发经济主题座谈…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探索老龄服务创新模式,推动银发经济高…
 【获奖名单公布】2024年度首届居家适…
 “魅力科技·品质银铃·幸福中国” 20…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 第一…
 
 
 应对老龄化:经合组织建议各国调整退休年…
 从延迟退休到提供培训 应对老龄化趋势各…
 疫情下的英国养老院:每周亏损1万英镑,…
 乌拉圭新冠肺炎病例超过600例 政府将…
 英媒:英国养老院护工迫切期待接受新冠测…
 健康老龄化已成为欧洲研究的重点之一
 除了老龄化,还有这点导致意大利新冠肺炎…
 英养老院征集志愿者陪老人网聊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 老年人…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老龄协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龄产业标准信息网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协会简介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10-
ICP备案号码: 津B2-20070187 天津盛世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报警报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