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网站无障碍
  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动态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老龄 | 产业前沿 | 老年用品 | 老年文化 | 金融服务 | 人才培训
    会员中心 | 地方动态 | 热点专题 | 老龄新闻 | 专家视野 | 产业研究 | 宜居养生 | 老年旅游 | 科技养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 --> 热点专题 --> 阅读

“保健品骗局” 折射社会化养老缺失

 来源:荆门日报 发布日期:2015-12-28


   听信电话推销,陕西省汉中市81岁的退休教师王老太迷上了保健品。近半年来,她竟花了16万元买回一堆保健品。而这些保健品中,不仅有丰乳片等根本不适合老人使用的产品,而且经工商部门鉴定均为“三无”产品。(12月22日《华商报》)

   “保健品骗局”屡屡得手,不是因为手段高明,而是因为他们击中了老年人的“软肋”。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之后,老年人对身体健康有了更直接也更强烈的诉求。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和信息的不对称,老年人容易被伪劣保健品的幌子蒙骗。当无德商家通过虚构的角色扮演,以拟亲人化称呼缩减和老年人的距离感和隔阂感,先骗取老人的信任,然后再销售伪劣保健品。

   亲情互动的缺失,精神慰藉的匮乏,让空巢老人的内心世界变得脆弱不堪。老年人对嘘寒问暖的无德商家却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在他们看来,关注自己喜怒哀乐的推销者,是值得信任的“自己人”,甚至比亲生儿女还要“贴心”。如今老龄社会已经到来;但与之相适应的养老服务却慢一拍。当下,由于社会化养老服务的缺失,居家养老依然是主流的养老模式;养老服务标准依然停留在“有没有”的粗放阶段,却没有达到“好不好”的专业化、精准化阶段;老年人的老有所养基本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却依然任重而道远。

   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安全、更有品质、更有情怀,离不开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方合力。市场经济在本质上也是法治经济,公共部门要加大对“保健品骗局”的打击力度;市场要善于发现需求,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社区养老;年轻人要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关心和陪伴,让老年人的精神家园更加丰富、更有生机。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压缩“保健品骗局”的生存空间。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等举办银发经济主题座谈…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探索老龄服务创新模式,推动银发经济高…
 【获奖名单公布】2024年度首届居家适…
 “魅力科技·品质银铃·幸福中国” 20…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 第一…
 
 
 应对老龄化:经合组织建议各国调整退休年…
 从延迟退休到提供培训 应对老龄化趋势各…
 疫情下的英国养老院:每周亏损1万英镑,…
 乌拉圭新冠肺炎病例超过600例 政府将…
 英媒:英国养老院护工迫切期待接受新冠测…
 健康老龄化已成为欧洲研究的重点之一
 除了老龄化,还有这点导致意大利新冠肺炎…
 英养老院征集志愿者陪老人网聊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 老年人…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老龄协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龄产业标准信息网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协会简介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10-
ICP备案号码: 津B2-20070187 天津盛世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报警报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