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网站无障碍
  首页 | 协会简介 | 协会动态 | 媒体关注 | 政策法规 | 国际老龄 | 产业前沿 | 老年用品 | 老年文化 | 金融服务 | 人才培训
    会员中心 | 地方动态 | 热点专题 | 老龄新闻 | 专家视野 | 产业研究 | 宜居养生 | 老年旅游 | 科技养老 | 展会信息
 
当前位置 --> 老龄新闻 --> 阅读

海淀建起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日期:2011-08-08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有老”。在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的今天,如何养老的问题日益突出。

    北京人口大区——海淀,目前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35万,约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6.4%。并且还在以每年约1万人的速度递增。如果完全靠政府养老,有限的养老设施显然不能承载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

    养老不一定非得住养老院。海淀创新服务机制,整合社会资源,从小事做起,从老人身边的事做起,将老人居家养老最关心的就医、膳食、精神慰藉等问题迎刃而解。海淀全区成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大医院专家进社区为老人送诊

    人老了,最发愁的就是生病。腿脚不方便,“空巢”家庭子女还不在身边,去趟医院,光排队挂号,老人们就折腾不起。

    “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老年人无论是大病、小病,急症还是慢性病,主要还是依赖医院,特别是有名气的大医院,普遍感觉手续烦琐、看病不方便。”海淀区民政局局长南顺弟说。

    老人去医院不方便,如果把大医院的医生请进社区里来呢?今年下半年,海淀区启动了专家进社区巡诊活动。区民政局、公共委联手,把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的20名专家,请到29个街乡镇,每个街乡镇选择两个社区送诊。

    “专 家就是专家,什么毛病人家一看就明白。”提起专家送诊,羊坊店街道59岁的王小云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前段时间,王小云膝盖疼痛难忍,“厉害的时候蹲都蹲 不下去。”301医院的风湿科专家上周到街道送诊,王小云刚一说症状,对方就已经估摸出是“骨关节炎”的毛病,并嘱咐她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如果仅仅是给老人义诊,专家进社区,受惠的仅仅是一小部分老人。如何让受惠面扩大到整个老年群体?海淀区民政部门和卫生部门协商,给进社区的专家们收了一大批“徒弟”。

    这 批“徒弟”不是别人,正是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们。专家到哪个社区送诊,哪个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就要全程陪同、参与,“帮忙量量血压、做做 检查什么的,和专家共同决策诊疗方案,起到一个学习的作用。”南顺弟说,通过专家的传帮带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会得到提升。今后,老年人有小 病尽量留在社区看。社区医生解决不了的,再通过绿色通道,转到大医院就诊。

    针对区域内80岁以上、鳏寡、空巢、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海淀还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紧急救助通道”,老人需要从社区转诊到二级以上医院时,社区医生全程陪护,帮助他们办理转诊、住院等手续。

    一个电话蔬菜副食免费配送到家

    对于海淀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们来说,一日三餐也将不是难题。行动不方便时,不用自己出门买菜,打个电话,就有人把米面粮油、新鲜蔬菜送上门。

    提供这项配送业务的是分布在海淀各街道乡镇的老年膳食服务专柜。专柜设在所在街道、乡镇的“爱心家园”内。目前,田村路街道、八里庄街道和北下关街道的老年膳食专柜均已开张。

    说是专柜,其实相当于一个小型超市,米、面、油、鸡蛋、牛奶等主副食品,各式各样的新鲜蔬菜,老人们可以到现场挑选,也可以通过电话订购。至于价格,则比普通超市要便宜得多。老人用政府发放的养老助残券就可以支付。

    家 住田村路街道畅西园小区的于大爷,现在已经是街道膳食专柜的老主顾了,经常打电话订这订那。“我是残疾人,行动本来就不方便,现在年龄又大了。过去家里缺 米、面、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时,总是犯难。这回好,打个电话就能送货上门,还不要自己花运费,省力又省心。”于大爷说。

    海淀区民政局老龄办负责人表示,这种针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膳食服务专柜将在全区29个街道乡镇全部建立,以重点帮助解决本区高龄、独居以及身体不能完全自理老年群体的日常膳食问题。

这是针对高龄老人的,普通老人能不能享受送菜上门的待遇?“同样可以!”这位负责人介绍,海淀民政局正在和超市发协商,计划利用其分布在海淀的70多个社区门店,开展针对整个老年群体的主副食、蔬菜的配送业务,可收取低偿的配送费用。

    此外,海淀区和优菜网合作的居家养老蔬菜配送项目也正在部分社区开展试点。老人利用电脑在网上订菜,第二天一大清早,鲜灵灵的蔬菜就配送到家门口的柜子里,要是觉得不可心,还可以无条件退货。

    如果老人怕麻烦,不想自己做饭,也无妨。按照海淀区民政局的要求,今年年底前,各个社区要设至少3个老年定点餐厅,老人可以集体就餐,也可以要求餐厅送餐上门,并且可以用养老助残券支付。

    据统计,海淀各种形式的老年膳食服务项目,目前已签约各类餐饮服务商300多家,基本覆盖了海淀区有需求的社区。

    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百余社区建养老互助社

    在海淀中关村街道黄庄社区,61岁的吴亚男是个大忙人。遇到生活中的小麻烦,左邻右舍上了年纪的老人,都爱找她帮忙。

    “别看我61了,在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们眼里,我还是个年轻人,他们平时都管我叫小吴。”吴亚男说。

    在黄庄社区,像吴亚男这样“年轻”的老年人可不在少数。社区成立了老年互助社,组织“年轻老人”和高龄老人结对,帮忙照顾生活起居。光吴亚男一个人,就和10多名高龄老人结成帮扶对子。

    “这种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老助老’,是老年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新方式。”海淀区老龄办负责人介绍,包括黄庄社区在内,老年互助社项目已经在海淀3个社区试点。

    老 旧小区老年人口众多,其中还有不少老人的子女长年在国外或者外地工作。如果仅仅依靠居委会养老,由于人力的缺乏,管理难度很大。而老年互助社的成立,恰好 解决了这个难题。互助社把社区内有热情、有责任心的相对低龄的健康老人组织起来,指导他们通过结对子、重点户巡视等方式,将辖区内高龄空巢等特殊老人的需 求及时传递给居委会或社区服务商。

    互助社不仅给老人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还给老人带来了精神慰藉。“老人跟老人,总有说不完的话。”海淀区老龄办负责人说,作为一种创新的居家养老模式,养老互助社正在全区推广。预计到今年年底前,全区140多个、占全区四分之一的社区(村)都将建起这种养老互助模式。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等举办银发经济主题座谈…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探索老龄服务创新模式,推动银发经济高…
 【获奖名单公布】2024年度首届居家适…
 “魅力科技·品质银铃·幸福中国” 20…
 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联合党委 第一…
 
 
 应对老龄化:经合组织建议各国调整退休年…
 从延迟退休到提供培训 应对老龄化趋势各…
 疫情下的英国养老院:每周亏损1万英镑,…
 乌拉圭新冠肺炎病例超过600例 政府将…
 英媒:英国养老院护工迫切期待接受新冠测…
 健康老龄化已成为欧洲研究的重点之一
 除了老龄化,还有这点导致意大利新冠肺炎…
 英养老院征集志愿者陪老人网聊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关于印发《旅游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 老年人…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老龄协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老龄产业标准信息网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协会简介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10-
ICP备案号码: 津B2-20070187 天津盛世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制作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报警报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