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老龄事业呼唤“大老龄”格局
来源:六安网 发布日期:2011-08-08
当冯本贵老人躺在破旧的木床上等待自己未知的晚年时,他还不知道自己正是目前农村老龄问题的鲜明例子。虽然享受着国家的五保政策,可是却因自身已丧失劳动能力且我市目前养老体系尚待完善而面临着种种生活上的尴尬境地。
农村“养老”亟待破题
现在已经是夏天了,记者一走进冯本贵老人的屋子便闻到一股腥馊味,一张铺满了稻草和破棉絮的旧木床迎门摆放着,冯本贵自从去年7月偏瘫以来就躺 在这堆破棉絮里,用来当被面的花条纹棉布上污迹斑斑,上面还裂了一道大口子,露出发黄的棉花,上面的黑色小点远看还以为是污垢,人一走近,这些黑色小点 “嗡”地飞起来,原来全是苍蝇。冯本贵听到有人来,吃力地挺起上半身,用尚能活动的一只手臂拉动了床与铁门之间拴着的一条粗麻绳,嘴里发出含糊不清地声 音,算是打招呼了。老人看起来特别瘦,胳膊、胸膛都已是皮包骨头,看得出已经很久没有理发和刮胡子,尚能活动的右腿跟右手上有一层很厚的污垢,估计已经很 久没有洗澡了,现在天气炎热,他却依然卧在一堆棉絮里。
今年已经75岁五保老人冯本贵家在我市金安区东桥镇庙岗村冯郢生产组,没生病前,他身 体还算硬朗,可以做些轻便的农活,加上近年来国家五保补贴从每年1200元提高到了1400元,日子也算过得去。但去年夏天他突发脑梗塞,如今偏瘫在床已 一年有余了。一辈子没有婚娶的他没有儿女可以侍奉,也没有任何收入,在偏瘫卧床的这一年里基本靠着每个月100多元的五保补贴过活,每天由81岁的嫂子储 祥余送来一日三餐,这位身躯佝偻的耄耋老人也只能为小叔子做这些了,她还得照顾自己85岁的老伴,实在再没有多余的力气和精力来帮小叔子打扫卫生、清洗衣 服。
据记者了解,由于生存需要,当前大部分农村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像冯本贵这样由于疾病瘫卧在床的五保老人缺乏照顾并不鲜见。用冯本贵老 人二侄儿冯立忠的话来说,平时回村子里连一桌麻将都凑不起来,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根据资料显示,我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8%,农村生活水平低,居住 环境、医疗条件差,各项生活设施落后,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日益增多,农村老龄问题已经逐渐凸显。
养老事业发展呼之欲出
记者将冯本贵老人的情况反映到我市金安区民政局,他们立刻联系了东桥镇镇政府相关负责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保证给予解决。不过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在解决冯本贵老人问题的过程中却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东桥镇敬老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新院址正在建设之中,旧院址老人已经饱和。另外,像冯本贵老人这样的状况肯定是需要专门的护理人员来照顾起居饮食 的,而按照国家现行的标准,敬老院里是每10名老人配备一名护理人员,东桥镇敬老院连带院长、厨师在一起总共才五六个人。同时,按照现在的市价成本,一个 月的护理费用要在千元左右,然而现实中敬老院每位护工人员每个月只有500元的工资,财力不足和人员不足也让敬老院面对日趋增多的失能五保老人的生活照料 而心有余力不足。在新院建成前只能请村里协调亲属邻居以及村民组的人过去定期照看。
记者继而又联系了我市位于月亮岛的一家私人老人服务中心, 该老人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听了冯本贵的遭遇之后,她表示在她这里也有和冯本贵老人类似情况的城区三无老人,都是由社区送来的,每个月的费用是用老人享受的城 市低保以及其他补贴来交,剩下不足的由社区替其补齐。她愿意接受冯本贵老人,不过因为民营老人中心本来就运营成本大,希望可以参考类似城区三无老人在社区 的缴费方法。鉴于东桥镇的财力等问题,冯本贵老人是无法用这种方法得到私人看护服务的。老人遭遇到问题恰恰是当前我市养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上级财政力量 支持不足,地方财政经费有限,民营资本发展缺乏政府财政杠杆的有力支持。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于军就曾提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发 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省人大代表、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党委书记杨龙和也反映应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兴办敬老院。《六安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 提到,“十二五”时期即2011-2015年,是老龄化加速发展阶段。我市老年人口将以年均超过3%的速度增长,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5%的速度递增。预 计到2015年,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130万人,约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5%,8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17万,占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我市人口 老龄化具有到来早,发展快,未富先老,高龄化、空巢化问题和农村老龄问题突出等特点。
未来五年是我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需要正确处理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大力推进老龄战略对策体系、老年经济供养体系、老年健康支持体系、老年宜居环境体系、老龄服务照料体系和老龄工作体系建设,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财政压力下坚持发展
市老龄办主任、市民政局副局长宋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目前老龄问题已经引起了上下各级的重视,作为革命老区,有限财政是制约我市养老事业发展最主要的困难,但是我市一直在积极寻找途径谋求发展。
像冯本贵这样的五保老人是民政工作关注的重点之一,目前把五保供养和五保供养机构建设都列入了今年33项民生工程。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了分散和集中供养 标准,加快了敬老院建设进度。现在新建好的敬老院设施完善,集中供养率也明显提高,可以看出各级都在为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环境做出了积极努力。
省民政厅在敬老院建设方面有一个四年规划,从2009年开始到2012年结束,到这个四年规划完成之时,我市的敬老院建设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但是,敬老 院建设也使全市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仅2010年一年我市就建成6000张床位,每张床位建成需要15000元左右,省财政和福彩公益金补贴每张床位是 8400元,剩下的钱都要由地方财政承担。这几年,我市把所有的福彩公益金全部用到了敬老院建设床位补贴上,其他的项目暂时都让位于此项目。截至2010 年底,我市敬老院床位已经达到18311张,尽管如此,但由于全市存在7万多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也只达到25%,今年又新建了3500多张床位,到今年 年底,集中供养率将接近30%。
在五保老人供养问题上,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五保老人数量越多,敬老院建设和五保供养任务越重,更加大了这 些欠发达地区的财政压力。主要是目前这些地区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率和供养水平偏低,特别是一些失能五保老人尚不能完全做到集中供养保障的原因。这一问题已 纳入市民政部门“十二五”养老体系建设着力解决的问题。
在我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完善老年社会救助制度被列为主要任务之一,其中便 提到农村五保供养不低于当地农村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另外,规划中还提到要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市城区建立一 所示范性综合养老中心,市城区养老床位数由目前150张,增加到不少于2000张。每个县及叶集试验区均建成1-2所,每所不少于200张床位、设施齐 全、功能完善的综合性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十二五”期末,养老床位数达到老年人总数的3%以上。
“大老龄”格局应是未来方向
宋飞还提到,在现在财政不能够给予全部帮助的境况之下,发挥社会生力军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农村目前的状况,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一方面 把村里的老年人组织起来,通过村老年协会组成老年人互助组织,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身体好的帮助身体差的;另一方面弘扬中华民族的敬老传统,提倡邻里互 帮互助。此外就是慈善的作用,此前我市不少企业都对建成的敬老院进行了结对定向捐助,比如提供棉被棉服等,这些都对敬老院起到了帮助作用。
现 在我国的慈善事业才刚刚起步,我们要鼓励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个人和企业以及社会组织多投身于慈善当中。养老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涉及民政、社保、财政、 土地、住建规划、卫生乃至是志愿者,在国外有许多义工支持社会的养老工作,国内也需要这样一个人群来支持我们的养老事业。另外,政府的财政杠杆作用一定要 到位,对于居家养老服务、民办养老机构及小型托老所等要给予财政补贴以及土地、规划、城建、水电、金融、税费等全面的政策扶持。当然,这些在今年7月市政 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都有体现。
由此可见,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和城市养老服务多方位、多形式的 要求,作为政府解决人口老龄化和的综合部门-各级老龄工作机构需要承担的任务更加艰巨,老龄工作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的特点越来越突显出来,从“协调 型”转变为“实体性”,整合资源,实现大老龄格局已是未来的呼唤,也是需要探索和谋求的方向。